
studio chiia 參與 2019 台灣文博會 圓滿落幕!
台灣 織品設計與針織設計品牌 studio chiia (好耘設計),於 4/24-4/28 台灣文博會展出,今年已經是好耘設計第二回參與設計界的年度盛會,展出期間,與國內外許多買家與設計同業交流,收穫滿滿。 展後工作室除了慢慢沈澱整理,在展覽裡認識的人事物,再來就是休息一下準備新ㄧ階段的開發。 展覽期間我們有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美術館的主動邀約洽談,面談的對象是個親戚的蘇格蘭姊姊,她客氣靦腆,很認真的詢問 studio chiia 的創作與靈感,並告訴我們格拉斯哥美術館儘管不比倫敦的美術館有名氣,但是論館藏她們絕對有自信。 我們一方面努力中翻英解釋自己的織品設計,以及做為織品設計師認為最重要的事。她聽了點頭稱是也覺得我們的東西讓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身旁夥伴也發出疑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說明我們的理念,對好耘設計來說,做一個織品品牌一直更像是將一個故事,將一個好故事,用自己的美感與詮釋去告訴觀看的人,「身為台灣人 我們也有讓人讚賞的美感,能做出好的原創設計,而不是只是個代工王國。」所以每次展會有來自海外的觀者,對我們說:「你的配色真的很特別」「東

【丈量世界的溫度】-女力織品設計師Roseli Ilano
原本在美國名校 UC Berkeley 修讀地圖學的 Roseli Ilano,用著無比堅毅的耐心與決心並且創造了 ILANO Design 的織品品牌。從學校畢業後 Roseli 著手進行人文地圖繪製,研究菲律賓當地因為開採金礦對人與環境的傷害,其後Roseli 更用收集來的數據歸納出當地女性/原住民的生活情況並與當地的人權組織工作一起改善當地的社會問題。 充滿愛心的她其後更花了多年時間協助她所居住的城市美國的奧克蘭,當地來自家庭有困難得青少年就業與改善社區暴力的問題,其後的她慢慢將焦點聚集到女性議題與參與更多女性為主的社會運動。 走入織品的創作,Roseli 說是歸功於小時候就教她縫紉的祖母,祖母同時也將企業經營這樣的概念放入她的腦袋裡,還在小學時Roseli 就曾將自己縫製的袋子帶去學校販售。 Roseli 的祖母同時還在幾十年前就與菲律賓當地的手工藝師傅合作織布,再將布料應用在高附加價值的家飾等商品上,種種都在年幼的Roseli心靈中種下了企業家的種子。 談到在2012 年創立了品牌 ILANO Design,Roseli 說是個最讓人害

【舌尖的美麗藝術】-Linda Miller-Nicholson
Textile 一詞翻譯成中文叫做織品,但在英文原文中卻有個更廣泛的定義,只要是表面與材質上的裝飾都能以 textile 去形容。今日要介紹的創作者,用配色大膽的手法,創作出跳脫材料固有印象,千變萬化的藝術品,先賣個關子,猜得出來這是甚麼嗎? 來自美國 西雅圖的 Linda Miller Nicholson 曾經是 SaltySeattle 網站最出名的美食部落客,且從小就熟稔製作麵食/麵條的各種方法,某次偶然希望“誘使”她的小孩吃多一點健康的食物,開始在麵團裡加入天然食用色素,意外開啟了這精彩的義大利麵條創作之路。 “Imagine lasagna sheets dotted with musical notes, brightly patterned pappardelle, ombre cavatelli or rainbow spaghetti.” "想像一下 千層麵充滿得像音符般的點點,寬帶麵充滿著鮮艷圖騰,漸層的捲麵條與彩虹細義大利麵." 這就是Linda 創作出的食物世界,初次翻閱她的作品,會需要多一點線索去找尋這姑娘究竟是在做什麼

【指尖的科學-把刺繡當學問做】-Karin Lundström
居住在瑞典北邊城市Umeå的藝術家 Karin Lundström,是個技巧深厚的刺繡創作者在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曾經與瑞典當地12 位刺繡藝術家組成一個名為 Fimbria的組織,組員們一起精進關於刺繡的各種面向,並定時推出展覽。如今已經退休的Karin還是持續在instgram上分享她各式讓人嘆為觀止的創作,持續為她來自世界各地的追蹤者創造無盡的靈感。 細看Karin的刺繡創作,可以發現她總是先在水彩紙上畫下色彩美麗的色塊,再用繡線在上頭構成複雜的線條以及線網,其中她使用的技法,用繡線繞成類似魚網的組織真的非常的特別。 幾年前Karin開始了一個計畫,她要從身邊的事物上找尋看不見的針法,首先從觀察樹木與植物上的紋理開始,找尋更多針目的創作方式,爾後她記錄到了非常多的植物紋理照片都成了她創作的資料庫。 “Stitching on paper offers a resist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allows me to make long stitches without wrinkling the surface.

【虎克船長的針線活-鉤線創作】-Rose Pearlman
今天要來介紹一個織品創作技巧,英文叫做 Rug Hooking。製作方式是在織紋較鬆的棉麻底布上先勾勒出外輪廓,在用像虎克船長的倒鉤狀工具將粗的毛線或毛氈勾回布料的表面,慢慢的形成一幅材質豐富的畫面。 Rose Pearlman 是使用 Rug Hooking 創作的藝術家,從小生長在藝術家父母環境的她,其實曾經非常不喜歡自家的成長環境,她不懂父母為什麼要在房內掛裸女的畫,為什麼廚房不是拿來用餐而是堆滿父母的畫架。 在這樣成長背景下,小 Rose 只覺得整個童年是一個混亂的記憶。直到她長大離家後,在追尋自己的藝術生涯時,才發現原來在這樣波希米亞般,自由環境中成長,無形中滋養了她作為藝術家的靈魂。 如今Rose Pearlman已是名職業織品藝術家與美術教育老師,從她創作的 rug hooking 作品中能看見源於繪畫的美感天份,紗線配色比例間的拿捏,形狀與線條的搭配,都像是一個在用紗線畫畫的人,讓我們一起欣賞她內斂並取之於自然的配色下所創作的精彩Rug Hooking作品吧。 Rose Pearlman IG: https://www.insta

【小怪獸的異想世界-手工針織雕塑】STINE LETH
作為針織設計師的筆者初接觸到 Stine Leth 不按牌理出牌的針織雕塑,實在有種相見恨晚的感受。她的針織雕塑色彩鮮明,異材質豐富搭配,讓人聯想到法國畫家亨利·馬諦斯畫作中跳舞的人體,只是這次我們看到的是更抽象的形體,在由紗線所創造的世界裡像一隻隻小怪獸盡情扭動身軀。 丹麥設計師Stine Leth畢業於極富盛名的 Academy of Fine Arts ,如同歐洲的設計學院學生初接觸到的課程設定是讓你玩遍所有素材,而不是急著在一進大學就選定一個設計方向。在這個時期我們常常看到設計師因為意外接觸到織品這個素材就欲罷不能,Stine 的故事也不例外,在學校中他所製作的第一個織物作品- 以針織做成的石頭後就開啟了她手打針織的創作方式。 很快的 Stine 垂掛式的軟雕塑受到各方重視,大公司的設計邀約也紛紛上門,與丹麥設計公司 frem Living 所合作的限量針織海報,在幾周之內售鑿,之後也陸續與不同家具公司聯名傢俱的設計案。 作為當今歐洲已展露頭角的織品創作者,問到Stine 最自豪的成就,她謙虛的說:It would be that I a

【羽化前的蛹-療癒線材雕塑】ANNIE LEGAULT
從天空垂下來如蟬蛹般的雕塑,是加拿大織物設計 Annie Legault 的手工纏繞作品,從簡單的結繩到構成一個巨型的群體,她的作品有如大自然般的野性呼喊,讓人神迷。 Annie 作為半路出走的織品設計師,她喜歡稱自己為氣氛的設計師與空間陳列雕塑家,真的非常貼切!很多時候我們在她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由繩結物件所構成的巨大氣場,一種療癒人心的功效。Annie將自己的系列作品取名為 Amulette (發音與 Omlete 相似 ),其為法文意思是 : 附身符,因為Annie鍾愛自然總是選擇用天然的纖維作為創作的主軸,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帶給觀者舒適與放鬆的體驗,有點像捕夢網,捕捉現代人過多的煩惱。 原本學習視覺藝術的annie 在加拿大蒙特婁的 Concordia University 中首次接觸到紗線素材從此便欲罷不能,也開啟了她用織品創作的生涯,畢業製作的作品很快在當地獲得迴響,也開始陳接店面與活動的空間裝飾,並且積極參與展會累積知名度,現在的她靠著蟬蛹般的軟雕塑已經在各地累積了粉絲與許多支持者。 Annie Legault 個人網站: http:

【慢慢來毯子工坊】Slowdown Studio
Slowdown Studio是由澳大利亞出生的設計師Marc Hendrick創立的設計工作室。 Marc喜歡俏皮的版畫和印花,同時跟世界各地的插畫家及藝術家在一系列編織毯子上進行合作。每個作品背後都會再次介紹設計師,及附上一張藝術作品的明信片。 Slowdown Studio使用顏色果斷大膽有著俐落邊線卻不失柔和,多用不同色相低彩度的顏色搭配,在視覺上達到良好的整體感。隨著風格多樣的呈現,Slowdown Studio慶祝每個作品的獨特性和藝術性,將這些有個性的創作以100%棉花柔和的觸感和豐富形式帶入家中,適合家庭、野餐、獨特的禮物,或作為藝術品掛在牆上,讓美好的質感更貼近人們的生活。 無論是躺在草地上、在沙灘上曬太陽還是在沙發上小休片刻,Slowdown Studio的毯子絕對是理想選擇,幫助我們找到生活舒適的步調和細節中美好的變化。所以跟著Slowdown Studio拿一杯咖啡、一本書、一條毯子,慢下來吧。 Slowdown Studio官網 : https://slowdownstudio.com/ 每周織品專欄/萃萃 #craft